做好了防雷還發生雷擊事故?雖為天災,豈非人禍?
- 發布時間:2018-12-19
- 發布者: 長沙科盛嘉防雷
- 來源: 本站
- 閱讀量:354
雖然,根據國家標準,中國氣象專家都講過,在小編之前文章中也多次提及,就是說防雷原本也是概率事件,只能盡百分百努力去預防,不能百分百的去避免,因此,就算做好了綜合防雷,也難以真正避免他百分百預防雷擊,原因我就不再贅述,相信明白人一聽也就知道了,那么既然做了防雷還是會發生事故,我這篇文章還要來說什么原因呢?大家別誤會,我寫這個其實首先是要排除雷電本身概率因素的,就是說是因為其他原因引起的,比如說是人為因素,環境因素,自然因素等等。
那么我們在做防雷當中,做好了的防雷也會再次遭遇雷擊呢?雖為天災,豈非人禍?根據小編多年現場勘查經驗,就來細數一下,究竟還存在哪些做的不好的原因。
首先,很多防雷公司自身沒有施工隊伍,也沒有防雷技術人員,也僅僅靠一些關系才能承攬到防雷工程,常常就是隨便找一個電氣師傅來做,因此在施工當中,簡單的防雷項目也許還能勉強應付,到了復雜點的細節的東西,壓根就不知道怎么才知道算做好,因此常常會遺留一些自己想不到的東西沒做好,比如電線架空,屏蔽,直擊雷地網與感應雷地網要分開,萬一不能分開也要采取共網不共線原則,獨立避雷針與建筑物及導電體的3米安全距離等等,只要其中一種沒做到位,就會成為事故的導火線。
然后,很多低價中標單位,原本這個項目要十萬才能做的,可能八萬就給中標下來了,或者有的不是招投標的,就是為了價格戰的,利用很低的價格拿到項目,好了,項目是拿下來了,不說賺多少,還存在虧損的問題,那么只好偷工減料了,很多看不到的東西就不會嚴格按照設計圖紙來做,比如埋地下的降阻劑,本來是要包裹100厚,就只包80厚,避雷鋼管是600厚,就弄個500厚等等,反正這些一般也察覺不到,但是在一些很重要很容易遭遇雷擊的場所,也許就是出事故的真正原因。
第三,也是因為利潤問題,材料以次充好,比如浪涌保護器,要求進口品牌的,往往用國內品牌,通流容量要120KA的,就用100KA代替,扁鐵需要50MM的,就用40MM代替,避雷針需要提前放電型加鐵塔的,就直接用普通避雷針加鋼管,最終造成了質量沒保證,很容易出事故。
第四,對于所有材料,形狀及方法很多明顯的地方都嚴格按照圖紙來執行了,但是在很多隱蔽工程當中卻及其不嚴謹,做完后也難以檢查出來缺陷,比如地網,原本所有接地材料至少要埋地下500MM深的,可是很多怕難挖溝和節省人力財力,隨便挖一下就用土覆蓋了,反正也看不到,還有很多內部引下線,規定要25米或者18米一根的,反正在里面,隨便拉2根就行了,還有很多內部需要做好各種接地的,也做的不到位。
第五,還是防雷施工人員自身素質,自身實力不夠導致,對于綜合防雷工程,沒有一一做到位,綜合防雷工程是包含所有直擊雷,電源防雷,信號防雷,地網,及所有屏蔽接地等,必須全部做好才行,而不是單獨只做了某一部分,在很多雷擊事故當中,很多就是因為只做了其中某一塊而因為很多原因卻往往其他的沒做導致,或者對其他的不重視,隨便馬馬虎虎的一筆帶過就行了。
第六,很多地網施工的時候,只為了檢測過關而做,不考慮后期的防腐措施,也沒考慮他能否長時間保持這個效果,也是很多地網難達標的地方,很多老防雷骨干就能利用天氣,水土,降阻材料在短時間可以讓地網保持達標,可是過不了半年,電阻一下就漲到不達標了。比如因為水土流失,降阻材料也隨著稀釋,因為氧化作用,地網被氧化銹蝕腐蝕等等,都是只顧了眼前而忘記了長久保持,地網一旦不達標,那么防雷事故就是必然的。
好了,今天關于防雷事故的原因大概就只列數這么多了,其實還有很多其他的原因,可能小編沒有整理到位,如果還有,請下面留言討論,讓雷友們看到后是不是有被打臉的感覺呢?因此希望在以后的防雷當中,都應該以身作則,把每一個防雷工程都做好,為減少雷擊事故而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