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電災害對現代高科技發展的一些影響
- 發布時間:2019-07-03
- 發布者: admin
- 來源: 本站
- 閱讀量:325
200多年前,富蘭克林發明避雷針后,建筑物等設施已得到了一定的保護,人們認可可以防止雷害,對防雷問題有所松懈。但是隨著經濟和現代高科技的發展,尤其是微電子技術的高速發展,雷電災害越來越頻繁,損失越來越大。
雷電災害的嚴重性首先表現在它具有巨大的破壞性上,它的產生是目前人類無法控制和阻止的,其特點是雷電放電電壓高,電流幅值大,變化快,放電時間短,電流波形陡度大。雷電的破壞作用在于強大的電流,炙熱的高溫,猛烈的沖擊波,劇變的電磁場,一級強烈的電磁輻射等物理效應,給人類社會帶來極大的危害。雷電災害的嚴重性更表現在,雷電通過多種渠道侵害地面物體。除直擊雷擊外,還有雷云的靜電感應作用;閃電放電時產生的強烈電磁脈沖;雷電反擊一級雷電過電壓波可能沿各種架空線,無線電天線,天線饋線,電纜外皮和金屬管線等傳入儀器設備,釀成禍患。
雷電災害與信息安全。信息技術在現代社會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信息技術的核心是微電子技術,通信技術,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近年來,隨著電子技術的高速發展,各行各業對計算機系統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大量有關國家安全,國防軍工,國民經濟建設的重要數據信息迅速集中于計算機系統,計算機系統已經成為信息資源的重要載體和儲存庫,但是,雷電電磁輻射干擾對計算機系統的穩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有著直接影響,發生類似的雷災事故不勝枚舉。
雷電災害與航天發射。航空航天是匯集了人類最新高科技的尖端領域,防雷技術在其中雖然并不突出,但卻是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液氫燃料的加注過程,火箭的發射升空都不可能在有雷電的情況下執行。雷電除對航天飛行器,發射塔等造成直接破壞外,還可引爆火箭的點火裝置,使火箭自行升空,或使發射過程中的火箭爆炸,因此或減少的主要電子儀器必須有極強的抗雷電敷設和靜電干擾能力。一方面發射場高聳的發射架和樹立在發射臺上的運載環境的電廠分布,使電廠強度猛增,嚴重時會引起誘發雷擊;另一方面航天器發射后,會迅速改變周圍環境的電場分布,使電廠強度猛增,嚴重時會引起誘發雷電;火箭發射升空的過程中,起電的云層甚至沒有明顯自然閃電的云也可能襲擊飛行中的航天飛行器。閃電一旦擊中航天飛行器,將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而由此產生的間接經濟損失和社會影響更是不可估量的。
雷電災害與軍事安全。當前,各國軍隊改進裝備的重點越來越多地放在利用信息技術提高隊伍的快速響應能力,戰場及戰略情報的收集能力,后勤補給能力,以及利用信息技術改進武器的精度,機動性等方面。可以說現代戰爭是全面信息化基礎上的戰爭,海灣戰爭充分顯示了信息技術的重要作用,被人們比喻為“硅片上的戰爭”。雷電對信息時代的軍事行動和電子裝備,如雷達,電臺,導彈,飛機等兵器都有嚴重破壞和干擾作用,因此對現代戰爭有重要影響。
雷電災害與交通安全。雷電對交通運輸安全構成嚴重威脅,全球每年因雷擊而造成的與航空,鐵路,高速公路等運輸安全有關的事故屢見不鮮。雷電可以直擊交通工具產生直接破壞,這對飛機的飛行安全最為嚴重,僅美國每年平均就有55架次的各類飛機遭雷擊中。鐵路,告訴公路的特點是面廣,線長,既有強電設備,又有大量的監控,通信,傳感等弱電設備,外場設備遍布全路段,曠野區域往往有突出的設備點,電力線路往往要翻山越嶺,傳輸和控制線路往往經常穿越復雜的地質層面,這些都是易遭雷擊或雷電感應的薄弱點。
雷電災害與生產安全。雷電對我們國家許多部門的安全生產有嚴重威脅。我國大部分地區屬雷電多發區,雷電既是威脅一些高科技領域的重要災害,也是對化工,石油,礦山開采,高層建筑,加油站,輸電線,森林等易燃易爆場所等安全生產造成威脅的主要因素之一。大興安嶺北部林區幾乎每年都有森林火災發生,給生態環境和經濟發展造成重大損失,這些森林火災大多是由雷電引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