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受雷擊的概率與哪些因素有關聯
- 發布時間:2019-08-06
- 發布者: 長沙科盛嘉防雷
- 來源: 本站
- 閱讀量:356
同一地區的不同地點,雷擊的活躍程度是不一樣的,對大量雷災事故的統計和試驗證明,雷擊的地點和建筑物遭受雷擊的部位是有一定規律的,這些規律稱為雷擊的選擇性,我國的雷擊事故統計表明,雷擊發生在靠近河,湖,池,沼和潮濕地區的占23.5%,發生在靠近大樹,旗桿者占15%,在靠近煙囪,收音機天線,電視機天線受擊者占10%,此外,發生在稻田和導電性良好的土壤交界地帶也占10%,球雷事故占5%。
當閃電先導通道向下竄至地面或建筑物頂端20——30米時,在雷云下方的物體尖端處發生主放電,把雷云與大地間的氣隙擊穿,在地面突出物上方發生回閃放電的概率很大,因為在地面導體尖端處附近聚集的導電粒子最多,那里的電場最強。因此,突出的地面越高的物體越易遭受雷擊。
1,與地質構造有關,即與土壤的電阻率有關。
如果土壤中的電阻率分布不均勻,則土壤電阻率小的地方易受雷擊,而電阻率較大且巖石含量較多的土壤被雷擊中的機會就小的多;在不同電阻率的土壤交界地段易受雷擊。雷擊經常發生在金屬礦藏的地區,河岸,地下水出口處,山坡與水面(或水田)接壤地區。這是由于在雷電先導的放電過程中,土壤中的先導電流沿著電阻率較小的路徑流通;而電阻率較大的巖土表面只是被帶電荷的雷云感應積累了大量與雷云相對應的異性電荷。
由于電阻率小的土壤導電性好,所以,易于為雷電流提供低阻抗通路,如大型鹽場,河床,池沼,坐落于這些地區的建筑物易遭受雷擊。土壤電阻率有突變的地點,如巖石與土壤的交界處,山坡與稻田的交界處,雷擊多落于土壤或稻田處。地下埋有金屬導電礦床(如金屬礦)處和金屬管線較密集處更易落雷。
2,與地面上的設施情況有關。
凡是有利于雷云與大地建立良好放電通道的設施更易收雷擊,這是影響雷擊選擇性的重要因素。在曠野中,即使建筑物并不是很高,但由于它比較孤立,突出,因此,建筑物也比較容易遭受雷擊。
從煙囪冒出的熱氣柱和煙氣有時含有導電粒子和游離氣團,他們比一般空氣易于導電,就等于加高了煙囪的高度,這也是煙囪易于遭受雷擊的原因之一。
建筑物的結構,內部設備情況對雷電發展也有關系:金屬結構的建筑物,內部有大量金屬物體的廠房或內部經常潮濕的房屋具有良好的導電性能,因此比較容易遭受雷擊;此外,大樹,枯老的樹木,輸電線,高架線及其他高架金屬管道等也容易遭受雷擊。
3,地形和地物條件。
從地形來看,凡是有利于雷云形成和相遇條件的地形更易遭受雷擊。我國大部分地區山地的東坡,南坡較北坡,西北坡更易受雷擊,山中的平地較峽谷更易受雷擊,從建筑物所處地理位置來看,建筑物群中的高聳建筑物和空曠地區的孤立建筑物較易引雷。對靠山和臨水的地區,臨水一面的低洼潮濕地點和山口或風口的特殊地形構成的雷暴走廊地帶易受雷擊。從地物看,鐵路集中的樞紐和終端,高壓輸電線架空線路轉角處由于容易產生大量感應電荷,從而易受雷擊。
4,建筑物結構及其所附屬構件條件。
建筑物結構材料所能積蓄電荷量的多少直接影響建筑物接閃的頻率。當建筑物結構中,如墻,板,梁,柱,基礎內的鋼筋較多時,容易積累大量電荷。另外,金屬屋頂,金屬構架,電梯間和水箱等也是積蓄大量電荷的部位。此外,附屬在建筑物上的突出物,如電視天線,旗桿,屋頂金屬柱桿等都容易接閃。建筑物尚不排氣的煙道,透氣管,天窗和工廠排除導電性法埃的煙囪及廢氣管等也容易接閃。建筑物內部安裝的大型金屬設備和通入建筑物內的架空和地下金屬管線等都可以積蓄大量電荷。